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

瓢蟲


瓢蟲生活史是經幼蟲成蟲四個階段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‧ 瓢蟲常常出現在蚜蟲群落中,每當吃完了一隻蚜蟲,瓢蟲就快速的輕移腳步,再尋覓其他蚜蟲,模樣可愛;而瓢蟲也常在花叢間穿梭活動,光澤豔鮮的外表,嬌小的身體和細步走態,頗為可愛,因此瓢蟲有「淑女蟲」之稱,也有人叫牠們為「花大姐」或「花豆娘」。瓢蟲是常見的小型甲蟲,屬於鞘翅目飄蟲科。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種類約有五千多種,牠們的體長因種類、食物來源、季節的變化或攝取食物量的不同,而有差異。一般瓢蟲體長約0.8公厘到1公厘大小而已。由於瓢蟲兒體腹面扁平,背面隆起呈半球形,好像以前人們把瓠瓜切成兩半,用來當舀水用的水瓢,所以被叫做瓢蟲。瓢蟲的頭常常縮在前胸下面,因此由背面看瓢蟲,只看到頭部的前端。頭部的觸角很短,分為數節,多者十一節,少者有七節,觸角末端為錘狀或棍棒狀。其革質的前翅上,具有光澤,多數種類還具有鮮豔的紅、黃、黑或藍色斑點、條紋分布。為認識上的方便,瓢蟲常以體上斑點或斑紋來命名。瓢蟲長得小巧可愛,非常活潑,常在草叢、花間穿梭,有許多可愛的習性,茲列如下︰瓢蟲往往喜歡往上爬,常常爬到枝葉頂端,然後展翅瞬間飛離;如果把瓢蟲放手中,手指朝上,牠會爬到指尖後,立刻飛走,非常有趣。有時候食物缺乏時,瓢蟲在莖幹上常會來回急行數趟不停,勤勞的尋找著食物,這在牠幼蟲時期也有相同的行為。瓢蟲身上鮮豔的體色具有警戒作用,可以嚇退天敵。而當其他昆蟲要捕食牠們時,牠們反應特別靈敏,緊縮著六腳,掉落地面,六腳朝天假死,久久不敢動彈,但如果掉落在草叢中,瓢蟲不一定會裝死,牠會在掉落的瞬間展翅飛離或向下竄入草叢逃跑。當牠們受到驚擾時,在腳脛節間的關節處常常會分泌橙色的液體,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味道,使鳥類或蛙類等想捕捉牠們的動物不敢接近,而瓢蟲乘機逃脫。★【瓢蟲的覓食方式 】瓢蟲的種類很多,因食性的不同,大致可分為肉食性、草食性。肉食性瓢蟲主要以蚜蟲、介殼蟲、葉蟬、飛蝨、粉蟲、木蝨等同翅目昆蟲或紅蜘蛛等為食,約占瓢蟲種類百分之八十二,這一類瓢蟲的體色頗為豔麗,深具光澤,在前胸和鞘翅上具有斑紋。其幼蟲體黑色或灰黑色,或有紅色或白色的條紋分布於體表兩側或中央,體上的肉刺不分枝,或分枝少且短;有些種類幼蟲體表披有蠟粉,好像粉介殼蟲。牠們的幼蟲和成蟲食性皆相同,行動迅速,口器同為咀嚼式,在臺灣常見的肉食性瓢蟲有捕食蚜蟲為主的大十三星瓢蟲、小十三星瓢蟲、七星瓢蟲、六條瓢蟲、赤星瓢蟲、錨紋瓢蟲、龜紋瓢蟲和一些小黑瓢蟲類等,還有捕食介殼蟲的澳洲瓢蟲、蒙氏瓢蟲、小紅瓢蟲等。這些瓢蟲常常生活在牠們食物附近,所以在有蚜蟲的植物上,常常可以見到正在大快朵頤的瓢蟲。大多數肉食性昆蟲的食性都很雜,瓢蟲也不例外。例如︰以捕食蚜蟲為主的六條瓢蟲和小十三星瓢蟲,也會捕食木蝨、粉蝨、飛蝨等昆蟲。瓢蟲還有自相殘殺的生物習性,例如︰先孵化出來的幼蟲常會將附近的卵吃掉;或當一隻幼蟲正在脫皮或蛹化時,牠也常被其他瓢蟲幼蟲或成蟲取食。瓢蟲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,因此完成一個世代必須經過卵、幼蟲、蛹和成蟲四個階段,各階段的長短因種類的不同、食物量的充足與否、不同地區、不同季節,而有各種差異。雌瓢蟲交尾後,常將卵產在幼蟲可以獲得食物的植物上,或有可以捕食的昆蟲群棲息附近,有的雌瓢蟲會把卵產在動物體上或咬破寄主身體,將卵產在寄主體內,幼蟲則在其體內成長。瓢蟲卵或為群產或為單產,因種類不同而異。卵大多為桔黃色或白色呈橢圓形,兩端較尖,在常溫下,大約經過兩天到三天,幼蟲即由卵中孵化而出。幼蟲呈紡錘型,常先以周圍未孵化的卵作為食物,然後再四處覓食。約經過二天至四天,幼蟲就會脫皮一次。通常經過三次脫皮,成為四齡幼蟲,經數日取食後即進入老熟階段。此時幼蟲不再取食,準備化蛹。瓢蟲通常在植株上化蛹,也會在枯葉下、枯木下或石塊下等隱蔽的地方化蛹。蛹期一般約四天到十四天,成蟲即會羽化而出。羽化後的成蟲約三天至七天後,生殖器官即完全成熟,可以開始交尾,產下卵,完成其下一代。瓢蟲一個世代時間的長短和氣溫、食物有很大的關係。在溫帶地區瓢蟲一年約僅一代或兩代,而在亞熱帶或熱帶卻有數代之多,乃是極為常見的例子

沒有留言: